他们
继汶川大地震五年后的4月20日早晨,有一场噩梦降临在另一方土地上——雅安芦山。这一次又使人民深陷在苦难之中。灾后我校便组织全校师生募捐,共筹得10余万善款。
6月18日,学校组织师生30余人前去雅安天全县大坪乡中心小学捐献爱心物资。三个小时的车程里,我们看到了滑体的山坡,坍塌的旧房屋,似乎都还留存着失去亲人绝望的气息。到目的地后,看见的是一方小面积的土地上拼拼凑凑搭建的六间校房,也就是他们的教室。看见他们的第一印象便是黑,每天,特别是夏天在太阳底下暴露着,又怎能不晒黑呢?那里只是临时的教室,没有操场,没有旗台,也更没有食堂篮球场乒乓台。几间教室便是他们的临时校园,炎热的夏天里板房里更显得闷热,可他们也就这样度过了两个月。我们一到,他们便从教室搬起桌子出来凑成一个讲台。
他们是热情的,送水,搬凳子,当我们将书包文具递给他们的时候,他们伸过来小手,脸上开怀的笑容让人心暖又让人心疼。年幼的他们人生路还很漫长,灾难后的他们更加坚定不移地追求知识,这鞭策着我们前行,坚定地前行。
转身又绕过山间小路参观了他们地震前的原校址。教学楼的墙上,一条条裂缝绽开着,破败不堪。以往热闹的教室空无一人,教学楼变成了危楼;以往用泥土,瓦墙堆砌而成的简陋食堂也塌得一无所有,另一所教学楼地基也明显抬高了不少。
从他们校长口中得知,地震后,学生们便在操场中的几顶帐篷里学习,而后才搬到板房里学习。此时天气正热,进帐篷中更觉闷人,空气及燥热又夹杂着浓重的胶味,可是即便是这样恶劣的条件他们也曾在里面学习过。且不说灾难摧毁了他们的家园,他们本来的学习条件就不及我们,没有宽阔的塑胶操场,没有明亮的食堂,就别说什么珍馐美味了,可他们仍快乐着,因为他们懂得满足。
绕回来到临时学校的路上刚好碰巧遇见放学的他们,拿到刚领到的书包并排走着,笑着,或许他们的家还很远,但回家的远行路他们已经习惯了。
他们为我们精心准备了,特别是可口的香菇炖鸡汤,用徐主任的一句话来说便是:“这是真资格的土鸡汤。”哈哈,也只有在这里才能品尝到这一番美味了。
回校的路上,只愿清风捎去祝福,那样天真积极的孩子该是上帝的宠儿。
高一、2班:陈治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