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们的眼光中凝视远方
——记赴雅安天全县大坪乡中心小学捐赠仪式
六月十七日,去雨城的路上下起了绵绵细雨。起初兴奋仿佛已被雨水漫湿,车内一下变得安静起来。于是我开始默默地享受这一场无声的洗礼。当大家都闭上了疲惫的双眼,我心中不知为何,一种肃穆的圣洁感油然而生。
直至雅安,骤雨初歇。太阳不知何时竟对准我们的额头,所有人都从睡眼惺忪一下精神起来。带着一丝不肯表现出的浮躁感,我们踏入了雅安市天全县大坪乡中心小学板房学校的大门。正对着我们的是三层高的楼房,然而板房里孩子们的嬉闹声却将我的注意力转向了地面。原来,真正的教学区域只有四间简陋的板房教室,再仔细看,每个年级只分配一间教室,每间教室也大约只能容纳四十人左右。孩子们的嬉闹,总是打断了我的种种思路,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和所表现的天真,潜意识中开始回忆自己的孩童时代。就在这时,在中央空旷的地方突然闹腾起来,转身一看,一群低年级的学生在迅速地摆放板凳,捐赠仪式的准备活动已经开始了。这时旁边的一位老师突然吼起来:“摆的什么!不是叫你们先把哥哥姐姐们的座位先摆好么?”话音刚落,我心中既有些荣耀又有些羞愧,连忙走上前去试图做些什么。不料,又有许许多多的当地学生抱着我们捐赠的物资涌现在现场。就像一支支受指挥的队伍将所有的座位和设施摆放整齐,无论我们怎样尝试加入都像是在“帮倒忙”。我傻傻地站在旁边,发现烈日已经正对着我的头顶。
捐赠仪式正式开始,刚刚还在嬉笑打闹的低年级同学现在只是面带微笑,恭恭敬敬地坐在原地,这样的反差让我和在旁的薛萧瑞同学都瞠目结舌。
在整个仪式中,同学们都在认真仔细地聆听发言。要说我心中最切实的感受,并不是只限于“地震无情人有情”之类的话语,因为我认为那只是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最为必要的一种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人情和精神。而更为重要的一点则是,今日我作为盐外人,能为自己的同胞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我们今天能够代表全体盐外人来到灾区,给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十余万元的物资,更是我们对他们的情谊以及身为盐外人的骄傲与自豪。
当学生会主席刘云鸿同学发言时,我从孩子们虔诚的目光中看到了他们对学习的渴望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这让我们对所付出的努力倍感欣慰。
回去的路上我一直回忆着灾区孩子们的种种,因为之前从未亲身接触过他们,回来后感触颇深。他们对我们的爱也许不只是出于一种羡慕,而是从更大限度上保留了一种正义的、坚不可摧的带有一种一个孩子疼爱另一个孩子的本能之力。在我们城市孩子之中,这种本能早已被世俗的烟尘所湮没。同时,他们的眼中还存在一种对我们的畏惧,一种他们不知被称为“敬畏”的东西。而我们呢?敬畏过什么?对于知识,我们一心想征服它、利用它,把它当做一种工具在考试中得分。而在这些孩子们的眼中,知识犹如宝石般珍贵。对于人,我们只分喜爱和讨厌,却不知敬畏可以在别人身上得来对自己的反思,引导自己的人生。那些孩子敬畏着我们,而在他们为我们献上红领巾的那一刻,我垂下头,敬畏着孩子们以及比自己强大的一切。
也许,这次外出最大的收获不是让人看到了天灾无情人有情,而是让我们从孩子们的眼中看见了他们身上的一种强大而令人敬畏的力量。
也许,我们应该从孩子们的眼光中凝视远方!
高三、1班:王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