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德育天地 > 心理健康
如何与将要高考的孩子相处
添加者:德育处
添加时间:2014-03-12
阅读次数:2008

 情绪是互相影响的。家长在考生面前的言行会通过暗示、模仿、感染等心理机制影响孩子的心态。我们在心理咨询中发现,由于在高考前家长过度紧张,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我想对考生家长就如何给自己减压,怎样与孩子相处,谈点建议:

 1.不要对考生有过高的奢望。如果把高考看得过于重要,过分强调高考在人生中的作用,就会增加压力。家长应对孩子的能力和成绩有清醒的评估,不要盲目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2.关注孩子要适度。考试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应额外关注。有些家长整天围着孩子转,不仅自己累心,也会使孩子产生压力,担心考不好对不起父母。

 3.做好自己的事。不要因此放弃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有些家长专门请假在家陪读,由于角色发生巨大改变,无形中给自己造成紧张感。

 4.信任自己的孩子,不自寻烦恼。运用积极的内心对话,如:孩子到这时候都会对自己负责的;孩子尽力了就行了;孩子是有能力应对考试的。让自己心里踏实些。

 如何与孩子相处呢?

 首先,做好角色调整,家长应明确自己是助手。角色替代是家长的通病。家长不要将自己时时刻刻与孩子捆绑在一起,应将重点放在后勤保障工作上。日常生活不要干涉过多,不要限制各自的自由。

 其次,多讲鼓励的言语。哪怕只是孩子点滴进步也要表扬,进行正强化,这样能够增强考生的自信心。

 其三,不讲责备话,不激化矛盾,理解孩子的心境,允许考生适当地宣泄负性情绪。家庭是安全的港湾,孩子有时会出现发脾气、哭、骂骂咧咧等现象。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进行严厉责骂。这是孩子宣泄情绪的过程,情绪释放了,压力会相应减轻。可递给其沙发垫,让其拍打,助其将负性情绪发泄掉。

 其四,切忌喋喋不休地唠叨与说教。应彼此尊重,平等交流。家长不要总把高考挂在嘴边,不当高音喇叭,形成噪音效应,引起考生抵触情绪,产生逆反心理。

 其五,应当使用一些非语言行为进行交流。如拍拍孩子的肩膀,抚摸孩子的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温暖和力量,增加安全感。

其六,注意劳逸结合。利用吃饭时间谈一些轻松话题,饭后与孩子一起散散步。这样既有助于沟通,也能够解除疲劳、放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