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一枯荣
添加者:德育处
添加时间:2015-04-20
阅读次数:3538
 

对于生命教育,没有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过,仅仅是才接触到的一个概念,看了看介绍,该是个很庞大的体系。说到这些时,脑子里首先想到的,是一个姑且称之为‘木’的学生了。

在高三下期,一个做心理疏导的朋友,在班上用音乐授课的方式做减压疏导:他教学生们如何去想象着地听每一段要播放出的音乐,而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及时给出正面的评价和相应的心里疏导。授课结束后,这个朋友要求我对木要特别注意,因为他的压力特别大,在所有学生中格外突出,好在其也有着积极的心境,须得好生引导。

之所以叫他为‘木’,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感觉这个男孩的确很‘木’,甚至有些笨拙。

首先显现出来的是学科学习能力的差异,主要集中在数学和英语上,理综相对稍好点。在最开始的阶段,他蹩脚的口语常成为同学们的笑谈,数学的周考成绩也常在70-80之间徘徊。在老师们的眼里,他的学习不可谓不努力,应该是非常的努力的了,不过,从考试分数来看,结局可谓悲惨。差异还显现在与环境的融合过程中:才来时尽管显得羞涩,但好奇和兴奋还是掩饰不住的。而随着时间的延展以及学习出现的情况,发现他越加的木讷了,上课回答问题时总是惊慌不已,课余时间总是一个人独处,集体活动在大家的面前总是畏畏缩缩。一个不到15岁的少年,看着他走在同龄人群里的背影,分外感受到孤独浓郁的气息。

母亲期期艾艾并夹杂着断续哭腔的叙述里,描述了木所给她的哭述:学习困难,怎么努力也没进步,快绝望了;同学们都鄙视他,笑话他,还想欺负他;这里没有温暖,没有希望,想要退学,回家陪伴母亲。母亲心疼不已,讲述了家庭的种种:木的父亲带着女儿和她结婚,然后有了木,其父人品差,不顾家,常家暴,母子三人常被殴打。木小升初时,家庭破裂,难得娘仨相依为命,日子清苦却也温暖。而木却因为性格木讷,在校常被同学取笑,欺负。好在木懂事体贴,学习努力,成绩优秀,老师庇护,顺利进入木朝思暮想的这所高中。谁承想如今却又如此,当母亲的难受之余,不住恳求老师的帮助。我心知这些只是真实的部分,家长们觉得教育是学校的事,往往忽视家庭教育的绝对性,应承之余,只能是尽人事了。

于是和科任老师交流了木的情况,要求多给予交流沟通,在学习及学科学法上予以指导,进步之处及时给予肯定,甚至细化到上课抽木回答问题时,需观察其领会的反应程度。在与班级同学交流问题上希望他们能在学习、生活以及班级活动上多帮助木。课余时间里也和木多了些交谈。

这样的努力进行了一段时间后,与同学的交往慢慢进入常态,能渐渐看见他的笑容了。学习上,虽然困难依然不少,疑惑的眼神里会多出些恍悟的欣喜。

高一下期开学后的一天,木来请假,假条里满满的都是对同父异母即将出嫁姐姐的眷恋,诉说着姐弟的相依为命的过往。印象里这是木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和我说起他的家人,信里特别强调了姐姐对我的祝福的感谢---只是一句应景式的祝福,在这个孩子心里却非常的厚重,以前的种种鼓励和我所以为的费心都不曾实让他如此看重,不觉明白个体差异的复杂性是如此的多姿多彩,正如罗素所说:世界的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源泉。

看来,这是个好的开始。

而后的交流中,木会偶尔提及家人,除了姐姐和母亲的辛劳,也有对父亲的埋怨。这种埋怨,按他的解释,随着时间消逝呈递减趋势,而我会觉得也有成绩提升,同学融洽后的影响。开朗逐渐散开,即是与以往同样的笑,在所有老师的眼里,也有了阳光的味道。

高二开学,一贯羞涩的木找到我,提出想当英语课代表的请求。用他的话来说,是在勇敢的面对自己的困难,用压力来激励斗志。而后的时间里,走廊里时常传来他依然还有些蹩脚,但洪亮异常且流畅的领读声时,早已没了最初的笑声。在一次周会课上的演讲时段,他解释了呆若木鸡的典故,说了他的学习历程,说会用麻木来对待学习中的苦难,会用战斗来对抗懦弱,坚信他能成为众鸡之王---木鸡,最后将拳头伸向空中来结束他的第一次演讲时,讲台下掌声雷动,而他的挥拳却定格了良久,眼中分明有什么在流动。

现在回想起这段,虽然明白在他激情澎湃、信心十足时我些许担忧的必然,但在当时却觉得有着不明就里的隐忧。

人在逆境里的苦苦探求终能寻得前进的方向,反之,在顺境里当须小心谨慎,自信与偏执之间,也就相隔一线。

每一个生命都是如此鲜活的存在着,本不该有高低贵贱之分。教育过程中,教师感受着学生们生命的成长过程,其间,我们的作用、职责不是照本宣科般的可以套用的。既不可盲目自信,也不可停滞不前,专业的修养与提高需要积累,而更不可遗忘的是,我们的尊严也贯穿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

                                                            ——摘自景建新老师研讨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