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比起感知幸福,人们似乎更容易感知困苦。这不是因为幸 福 很少,恰恰是因为幸福太多。幸福就像空气一样,每天与我们相伴,在蜜罐里的我们习惯了幸福的存在。所以,要感知幸福更需要我们去关心生活、关注内心。
饺子店到处都有,这一家的温暖给孔祥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单车人人都见过,只是,那一天的“单车”在张敬昊的脑海生根发芽。我喜欢生活着的学生,我喜欢我的学生们拥有热爱生活的情怀。不是活,而一定是,生活。
——李怡
记得小学那阵,还未搬家,常遇父母工作加班不能及时回家,干脆提前给了饭钱,自己在外面解决。于是那家开在家旁又与上学方向一致的饺子馆便成了我常去的地方。
一到放学便直奔那里,点着万年不变的菜式——红油饺和一碗海带排骨汤,偶尔有闲钱兴起,也会加上一份粉蒸牛肉解馋,说不上人间美味,但却是当时的我尤为喜爱的。
直到读初中,为了方便,家里决定迁至别处,这才离了那家饺子馆。学业渐紧加之住校,两年来也再未回去看过,知道初三某天外出途经,远远望见眼熟的牌匾,这才想起,它还在。
正午的艳阳总是来得及时,又见门开心中不免生喜,便下了公车,决定在这里停留一阵,解决午餐。站在街对面等待绿灯,目光又不免移过去。
依然朴素的店面,两旁的药店小卖部却早已换作服装店。旁边的楼房拆了又建,地砖也变了花色,若不是那店还在,怕是已经认不出来了吧。心头暗叹步子也随人流移动过了绿灯转弯,推开店门,不禁一怔。
年轻的伙计在人流中穿行而过,脸颊带红额上渗出细汗,各色食客已然满座,点单结账,生意红火。
怪不得坚持了这么久。
这么想着也为他们欣喜,见邻桌起身离开,于是坐下等待。熟悉的木桌长凳,墙上还挂着简易菜单和老板平时自己写的书法。头顶上的风扇摇头晃脑地转动着带起微风。
时间过得可真快。不禁感叹。
“吃点什么?”带点沙哑的川音忽然在耳边响起,于是拉扯神经牵回思绪。专注手上菜单却未抬头。
“要不还是老样子?东西都有。”见我半晌没答复,他又道。
闻言觉得诧异,这才抬头对上那人目光,熟悉笑容和眼角的皱纹,是老板。
“您还记得啊……”目光顿了一下脑子里忽然乱起来,以前的记忆重新映入,赶忙张口又噎,话语憋了半晌这才生生吐出,止不住的喜悦却在一瞬间化作鼻腔里的酸楚,尾音微颤。于是定神拉起嘴角,默契般冲他一笑,却不多言。
“嗯,老样子。”
“当然,老顾客嘛。”老板大大咧咧回笑了一下,昂首朗声对着厨房喊出熟悉菜式,便转身忙去了。
我继续坐在长凳的一端等我的饺子,四周依然是络绎不绝的食客,有熟悉的人在其中奔波,一派和谐。这一刻好像又回到了小学,我坐在长凳这头,把书包丢到那头,面前是喷香油辣的红油饺,耳边是熟悉的声音。
它还在。我抬头看着摇扇在头顶歪歪扭扭地转动,轻轻在心底重复了一声。正午,店外是暖阳,心里也是暖阳。
渐渐的,我轻轻地合上朦胧的双眼,在黑暗中前行,终于,我找到了一条时光隧道,让我重回到简单,是我容易觉得美好……一辆单车,一位年轻帅气的小伙儿,还有一个顽皮天真的孩子,清晰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爸爸,我想去公园玩。”一个稚嫩的声音在耳畔响起,还记得那时已接近傍晚了,父亲立即穿戴好装备,帅气的对我眨了眨眼睛,向门外走去,我被他逗笑了,跟在他的后面,一路上都充满着欢笑声……
他骑着单车,我坐在后面,双手紧紧地抱着他,把脸颊贴在他的背上,那种温暖至今我还记忆犹新。那是我有记忆以来第一次感觉到如此温暖……
父亲平时很少说话的,但那天去公园的路上,经过湖泊时,他会耐心地告诉我它的名字,自然就把很多东西都一起给我讲解,但是这么多的名字,起源……那时的我怎么记得住呢?我只是觉得好笑罢了,父亲听到我的笑声也笑了起来,那次是我第一次感觉原来父亲也可以笑的这么活泼,顿时一阵暖意涌上心头……
一路上说笑着,时间过得很快,一会儿就到了公园,父亲将他心爱的单车放好后,将我抱下来,轻轻的牵着我。想到这里,眼眶似乎湿润了。的确,他的手掌有一点粗,我能感受到他手掌的厚重感,这是一种责任吧。
他工作很忙,也很少能够像这样与我一起玩耍过。我们就这样静静的走着,走累了,便停下来坐一会儿,我们像兄弟一样,互相“嘲讽”对方……
后来,当父亲向我说起后来发生的事时,我注意到他的嘴角向上扬了一点,脸上洋溢着幸福。
现在,我已无法在感觉到那么温暖,那么暖心的画面了。因为工作原因,他很少在家了,只是平时打打电话,互相问候一下而已。我迷茫时,我需要鼓励时,我会选择回忆这段时光,这段时光在我记忆中最温暖。还有那辆一直陪伴着我和父亲的单车已经不知去向何方了。我有些想念那辆单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