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高考怎么考,盐外名师来揭晓
语文考纲解读
市首批教育科研骨干、编有《高考考场阅卷报告》、《语文导报》编委
总体来看,今年语文考纲修订突出了三个特点,一是弘扬传统文化(强调古代文化常识),二是突出时代特点(加大阅读量和信息筛选处理),三是提升能力层级(注重D级和E级能力)。
1、考纲明确提出了注意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那么从高考语文的能力层级来看,位于D级的鉴赏评价能力和位于E级的表达应用能力将会是明年高考语文试题的侧重点。鉴赏和评价能力主要体现在诗歌鉴赏和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复习应考中尤其要注意解题技巧、思路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具有普适性的答题模式;表达应用能力中的作文、动态语言没有具体的条条框框,相对灵活,答题主观性大,需要多练笔;成熟语,要巧记三个方面,语义,对象,色彩。病句要熟悉6大语病,对应例句等。
2、考纲还提出要适宜增加阅读量。以今年全国三卷来看,阅读材料大概有七千字左右,明年高考可能会增加到万字左右,因此在复习应考中要强化学生快速阅读能力,在规定时间内能快速捕捉中心句或者关键词,设题中一定要有信息筛选和处理试题。
3、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不再二选一,而是均作为必考内容,避免了投机,考查更加全面,因此复习时两类文体要并重,在成都市2017届摸底诊断中,满分25分的阅读,市均分维持在15分左右,失分较为严重,明年高考均列为必考后,不排除分值增加的可能,因此复习中要作为难点来进行突破。
4、考纲将古代文化常识特别列出,要引起高度重视。以2016年高考看,全国一到三卷的第五题都是集中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但从修订后的导向来看,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还有可能出现在古诗鉴赏和语言运用材料甚至是作文材料中,所以应该作为一个专题单列重点复习。
数学考纲解读
市优秀高三教师、高三年级组长、多年执教高三毕业班
解读2017年高考大纲新变化
英语考纲解读
市优秀教师、多年执教高三毕业班
2017年高考英语复习建议
2017年英语考纲跟去年比没有明显的变化,但词汇量在原有3200个单词的基础上增加至3500个,这将成为2017高考英语词汇范围。
因此2017年高考英语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听力训练要在掌握相应的听力策略的前提下做到持之以恒。练习听力的时候要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学会预测,并做到边听边分析综合,要熟悉听力测试几个类型:概括中心话题,推理判断,对谈话细节等问题要心中有数。听力训练做到常态化,听力内容要覆盖课标中涵盖的24个话题,训练难度不宜过高,录音内容的速度不宜过快。
2.要特别重视词汇的记忆和应用,考纲及其说明要求考生掌握约3500个单词,这是高考命题的词汇范围。要尽可能扩充知识面,不断丰富对词、词组的掌握及运用; 同时,在平日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用重点词,词组来造句或进行书面表达练习。要特别注意新进入考纲词汇的动词,不仅要知道这些词的意思,还要了解 这些动词的搭配、习惯用法等特殊变化。
3.高三复习应该以阅读为纲,以阅读为重点,为主线,以阅读贯彻始终。平时训练时就要养成好的习惯:精泛结合、扩大视幅、不点读、不出声读、不过多回读; 能根据上下文猜词、要认真分析长难句、坚持做好读书笔记、不断扩大词汇等。训练中要以限时阅读为主,把握好速度和准确度的关系。在做题过程中要逐渐做到:快读文章笼统抓大意;回读文章对应答好题。快读文章不仅容易获得文章的主题思想,而且可以减弱生词多对阅读的影响。所谓找对应就是在明确文章表达的中心后,带着问题回读文章,找到相关信息,通过排除或对比来获得答案。这样既能减少阅读量,又能减轻阅读压力,从而提高阅读的信心和效率。
4.高考作文的训练注意四个标准。(1) 内容要点齐全。(2) 语言准确,语法无错。(3)有复杂结构和顺畅连接。(4)符合交际原则。要训练学生抓准写作要点,用常见词汇及多元表达方式,组织好文章结构,突出写作重点。近三年高考作文基本是书信形式,老师应指导学生对这一题材进行认真研究并十分熟练地运用这一体裁。
物理考纲解读
市优秀高三教师、物理教研组长
新增动量考点知识体系更完备。动量定理动量守恒是宏观力学解决问题的三把金钥匙之一。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力的瞬时效果,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是力的空间效果的积累,动量定理动量守恒是力时间效应的积累,三者构成完整的时空观。
优化考试内容。原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是选修2-2、3-3、3-4和3-5。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了选修2-2的内容,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中任选1个模块。物理选考模块由原来的3(3-3、3-4、3-5)选1,变成1(3-5)必考+2(3-3、3-4)选1,新增1个模块,使高中物理知识体系更加完备。这对之前选学任一模块的考生来讲都是平等的,也有利于考生的大学学习。
备考建议。鉴于各学校已经开始一轮复习,不建议中途改上新增模块新课,新增模块教学可以放在原定一轮复习计划完成之后进行。之前未选学3-5模块的学校在进行3-5模块教学时,侧重动量问题的综合运用。对于原子物理学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不需拓展和加深。由于3-5模块从选考变成必考,已选学3-5模块的学校也需加强动量结合电磁学知识综合类问题的复习,并适应动量类问题出现在试卷的不同位置。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最好的状态迎考。
化学考纲解读
校优秀青年教师、高三班主任
2017年四川高考回归全国卷,而今年全国卷的考试大纲修订为删去“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两个模块,要求学生从“物质与结构”“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任选一各模块作答。四川地区考生在选考模块主要是选择“物质与结构”“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考纲的修订对于四川地区的考生影响不大。在此基础上,对全国Ⅰ、Ⅱ、Ⅲ卷的分析,理解如下:
1、全国卷中化学学科在理综三科中难度比较大,更关注学科思想的培养,和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的考查。试题难点在于学生通过试题给予的新信息,有效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对化学学科能力的考查要求更高。例如: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新情景下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较高,且灵活度较大;图像给予的形式也多变;化学计算能力要求都明显高于四川卷。
2、全国卷的客观题难度不大,题型相对比较稳定,是学生得分的重要部分。
3、对比选做题,选修3模块得分容易,但得高分很难。
复习建议:
1、重视学生规范答题,例如实验现象的描述、基本操作的描述等。
2、强化计算能力,提高学生数理能力,重视化学学科计算技巧。
3、应重视教材,深挖细抠,将教材知识与包括书后习题。
4、重视实验教学,该做的实验应该让学生动手实践。
生物考纲解读
校优秀教师、高三班主任
总体来看,今年生物学科考纲变化不大,主要体现在:
1. 选修1中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删去了
2.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PCR)”有所调整,属于选修3,四川的考生基本没选该模块,影响不大。
3. 选修1中增加的“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全国新课标卷生物试题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的理解放在首位,试题材料更多来源于教材及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更加关注;全国新课标卷生物试题情境大都简单明了,图表信息相对较少;全国新课标卷生物试题考查内容往往比较单一,一个题一般只对某一考点进行考查,综合程度比四川卷小;全国新课标卷生物试题中填空个数更少但问答题的个数更多,每空的分值更大,部分试题答案的开放程度较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全国新课标卷生物试题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对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对生命现象的宏观认识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解释生命现象。
考生复习时应该注意回归教材,关注基础知识。尤其注意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不能停留在简单记忆上。注意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注意训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生物学观点的能力,
政治考纲解读
市优秀班主任,高三文科班班主任
2017高考对《思想政治》四项考查目标更明确,对学科“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科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项能力考核,现解读如下:
1、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正确的较高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要求。
2、更加突出正确的价值导向,强调德育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充分彰显“立德树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强化核心价值和传统文化等内容,凸显文化自信和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意识;
4、突出学科综合能力考查,提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更高,单纯死记硬背,更加不适用,强调思维品质;
5、高考思想政治贴近现实,现代感强的学科要求,试卷类型更加开放,更加有时政特色,更加强调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简单梳理教材和记忆知识。
历史考纲解读
校优秀青年教师、教育硕士
考纲调动主流不变,抓住主干沉着应对
今年历史考纲修订最让人关注的是选修课本由六本变为了三本,特别是删去了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那么高考选考题将由四个变为三个,减轻了学生的答题负担。但是选考题减少,并不意味着选修二模块所涉及的内容就被排除在了高考之外,这部分内容其实融合在必修一和必修三相关部分,因此,考纲修改还有一个隐含信息:高考将更注重必修部分的知识,更注重主干知识体系化。
在后期复习中首先强化知识体系,做到基础牢固,以基础的“不变”应对情景材料的“万变”;其次加强分解能力训练,既要会分解试题的要求,又要会分解材料的层次与内容;最后总结答题规律,形成思维模式。当然历史学习与考试中要遵守的最重要的一条是历史时空观:在特定的历史时间、空间背景条件下了解、认识历史事件和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评定历史事件的影响和历史人物的功过。
地理考纲解读
校优秀青年教师、赛课二等奖
从2017高考地理修改的考纲来看,地理学科的选考从三选一改为二选一,减少了《自然灾害与防治》的复习。由于减少了一本教材,对考生来说内容减少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有减负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自然灾害与防治”在必修一《自然地理》里面是会涉及到的,很难隔离开来,所以还是会复习到。相比 “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考的都是实用性问题,“旅游地理”中旅游资源价值、评价、可持续开发等更贴近生活,是我们生活经常进行的活动;而“环境保护”与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人地协调观”关系密切,所以说考查“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这两个模块更有价值和现实意义。至于四川高考采用的全国丙卷的总体难度如何,个人认为,还是在2016年的基础上稳中求变,稳中求新。试题整体难度预计不会太难,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的联系和运用能力的考察,多联系生活,题材多“小切口,大纵深”,比如水,农业和区域作为一个切入点,考察学生知识的综合能力及读图能力。从备考来看,仍然建议学生注重自然原理和人地关系的主干知识复习,不要死读书,死背书,盲目刷题,以能力立意为导向,培养学生关注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