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长假,想回去的地方:总有一个是母校
王琼芳
1号大学同学约会,一拨人在桂花树下喝盖碗茶吹旧龙门阵,忽然某君慨叹:还是找个时间回学校走走。于是一拨人跟着“回学校的路灯下走一走,噢哦哦哦~~~~~~”
聊着笑着,低头手机解锁几条留言,原来,想回去看看,不是这帮中文系的怀旧症啊。
来吧,一起来一波忆母校,我知道,你也想它了。
以下文字截来的,小姑娘发在空间动态里面,被老师游说来赚大家的怀旧情绪了:
今年国内放假8天,朋友圈刷屏着正在改建的母校。
细数日月,已别中学时代六年之久。
2012年,盐外初三十班。我初中毕业。时别今日,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句喊了三年的口号”we can do it”。时光荏苒,在不停向前走的同时,我也不断地在向曾经的自己道别。
今年暑假之前,偶然在朋友圈看到了中学时教我语文的老师(王老师)要来日本旅行,并且要在东京停留一天,随即与她约好了见面时间。
去见老师的途中,坐在和往常一样拥挤的电车上,我一直在想我要用什么样的姿态来面对老师呢,就像当年她初次来到十班的时候坦露问自己的那个问题,“我要用什么姿态来面对我的学生们?”有些时候越是简单的问题,反而越难解答。
八月,正值东京夏季。时隔经年,没想到能在异国他乡和老师见面。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长话短说。老师还像以前一样,笑起来依旧那么明朗。一刹间,在机场路189号度过的三年重现了。
长大后,我发现,以前与你闹过别扭的同学你会忘记,以前和你同桌的人你会忘记,但是,你被教会的那些道理永远都不会忘记。
那个时候最喜欢在语文课上听老师讲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和感动真的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因为到后来,我们都要学独来独往,甚至享受孤独。
与老师告别的时候下起了毛毛细雨,我知道东京的雨季到了。而且不知道这一别之后又是多久才能见面。回去的路上打开了许久都没发过动态的空间相册。我看到了盐外的蓝天和树林。还有挥泪洒汗的操场,被镜头定格的笑脸们,稚嫩又纯粹。
雨中的东京街头依旧繁花似锦,车水马龙。我想起了出国的那天凌晨,天还没有亮,我坐在父亲的车上,车子驶上机场路,路过盐外时,他对我说:“时间过得真快,感觉昨天还在校门口等你放学呢。”
想你了,盐外的宿舍和林荫道,教室和蓝天。
2017年10月7号 雨
写于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