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支招:
做到“会看、会想、会听、会说”,与青春期孩子互动不再是难题。
“青春期”这个名词大家都知道,但恐怕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才更深有体会: 从小依恋你、围着你转的“小宝贝”,某天突然拒绝你再拉他的手;他身上的快乐、满足、合作……变成了悖逆、愤怒、沮丧……面对这一切,家长们往往感觉无计可施、手足无措。
本期家长心理微课堂,心理健康中心刘震老师提炼概括发展心理学与家庭教育知识中的相关要 点,将专业知识体系的艰深庞博化为深入浅出、且富有趣味的“四会”主题课程,为家长们带来一场“沉浸式”学习体验。
对象:高一家长
人数:30人左右
时间:4月30日 15:30
地点:心理健康中心心理教室
刘老师以互动小游戏“戳穿窗户纸”开场,以此引导大家将自己亲子关系的现况与自己的认知联系起来展开思考;随后通过“青春期动物图谱”,让家长们选出最能体现自己亲子关系感觉的动物,直观的表达了目前面临的主要困惑。
在家庭里亲子相处的日常中,有形的语言沟通并不是全部,相当多的信息会通过孩子的表情、动作、状态等流露出来,因此“会看”——细心观察往往是改善亲子关系的重要基础。家长们通过互动练习与认真学习,强化了如何观察的意识、并初步掌握了识别表情含义与姿态语言的一些方法。
设身处地的体会孩子的感受,则是“会想”的重要前提。孩子青春期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和人格发展都具有这一阶段的鲜明特征,因此更需要家长能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态度与措施。
倾听时,如果能做到避免先入为主,“会听”其实就已经起到了相当的效果。当然,倾听的态度以及相应技巧还是需要注意和掌握的。
最后是以尊重理解为前提,以对方为主体的“会说”:包括目的的澄清、态度的明确、方式的完善。虽然在“看、想、听”环节,基本已经确定了“说”的大部分内容与其框架结构,但如何最终良好表达仍然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四个主题环环相扣、相互有机联系,又脉络清晰,非常便于家长们理解把握。随着课堂上的推进,家长们参与互动越来越放松自如,踊跃回应老师;课下也对课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孩子的青春期的确是普遍让家长们头痛的一个阶段,然而只要“会看、会想、会听、会说”,就有了打开青春期孩子的心门钥匙,我们的“四会”家长们就能收获更多美好的亲子感受,孩子们也会迎来更璀璨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