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科研动态
用心体会每一堂普通的课
添加者:陈雪
添加时间:2011-11-30
阅读次数:7289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课堂实录

文章来源:人教网

http://www.pep.com.cn/czsw/jshzhx/jxyj/jxsb/201111/t20111125_1085339.htm

成都市盐道街外语学校      陈  雪

       开课时,幻灯上已经展示出水蓝的星球——地球。学生还在感叹从宇宙中所看到的地球是那么纯净时,我问道:“同学们,我们对生物圈已经有所了解。还能回忆出‘什么是生物圈’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生物圈是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生物圈是约20千米左右的圈层。”,“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以及岩石圈的表面。”。我心中暗喜,看来上节课效果不错,大部分知识点他们还是掌握了。“确实,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而且是唯一的家。”有一个声音:“现在我们都向外太空发展了,我们还可能到其它星球去建立新家。”看来是一个小科学迷,懂得还不少。有一部分同学对他的说法挺感兴趣;有人脸上是疑惑的表情,不知道该信谁的说法;当然还有老师是权威的坚决拥护者。我笑着说:“究竟是不是像这位同学说的能去其它星球建新家呢?我们今天再深入认识了现在这个家之后,相信大家就会有答案了。”
       我指引大家看幻灯上美丽的地球,介绍这里地形复杂、各地气候不尽相同、不同地方的生物种类也千差万别。在生物圈中又可分为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各自的美!”伴随着一群野鸭畅游图片的展开,我缓慢地朗诵道:“竹外桃花三两枝”,学生已经跟着应和“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什么生态系统呢?”,“湖泊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你们的答案都对,因为河流、湖泊、池塘生态系统都属于淡水生态系统。”鼠标一点,换下一幅图。“它让我禁不住想唱一首歌,”我停顿了一下,开始清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学生可没见除了音乐老师外,哪位老师还在课堂上唱起歌来,个个都显得很兴奋。没等我问出问题,他们已经异口同声的说:“草原生态系统。”看来我们已经达成了课堂当中的某种默契了,这让我也很兴奋。如是这般,欣赏着美丽的图片,我们认识了海洋生态系统、“地球之肺”——森林生态系统、“地球之肾”——沼泽生态系统。说到沼泽时,我猜想多半学生想到小学所学的红军过草地情景,因为他们脸上是一种厌恶的表情。还真得乘这个机会帮沼泽“正正名”。“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湿地中的物种相当丰富,如海岸湿地生物物种约有8200种。我国已建立30多处湿地保护区,如鸟儿的天堂——青海鸟岛保护区、保护美丽丹顶鹤的扎龙自然保护区。”听到这段介绍后,学生眼中多了对沼泽的亲切感,少了些“阶级敌人”感。“这些都是自然生态系统。有没有必需要有人类活动参与的生态系统呢?”有人脱口而出:“有。”,“能举例吗?”“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我继续发问:“这些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是独立存在的吗?”学生不能确定答案。我微笑着说:“没关系,究竟是怎么我们一起去探讨。先阅读P30资料,半分钟。”话音刚落,学生都去寻找材料读了起来。这还多亏了从初一我们就在课堂上强调时间观念。我走下讲台,观察着学生的阅读进度和阅读状态。阅读后,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受:不同的生态系统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乘势在幻灯上展示出3个问题:1、资料中提到了哪些生态系统?2、河流生态系统通过什么与其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的?3、假如河流生态系统从生物圈中消失会对其它生态系统有何影响?带着这三个问题,再次阅读资料,并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组好小组开始行动了。这个班的孩子们很喜欢小组讨论的学习形式,他们觉得这是展示个性的平台。记得第一次进行分组时,我告诉他们选出自己的小组长并让小组长上讲台写下小组成员的名字,以便更好地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出乎我意料的是第一个上来的小组长不仅写下成员的名字,还灵感一现立即给小组取了个响亮的名字。这下就掀起了竞争的风暴,每个小组都不甘示弱,使小组成员空前的团结。此后,一说要进行小组学习,学生浑身都卯足了劲。很快讨论环节规定的时间过去了,展示集体智慧的时间到了。小手齐刷刷的举起,我笑着说:“为公平起见,我们还是一个小组派个代表回答,回答正确就给你们小组加上一分。”,“我!”,“老师我来!”,“这儿!”在这种情况下,我常担心没顾上哪位小朋友,让他和他们小组失望。特别是那些语数外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我更希望他在生物课堂中感到自己的思考是受到重视的,自己在课堂中是重要的。学生陆续回答了森林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我问:“还有吗?”大部分同学又埋头到资料中寻找,这时有个女孩怯生生地举手说:“还有别处的水域生态系统。”她得到了同学们赞许的、羡慕的眼光。我相信她下次举手的时候会更自信些。接下来问题的回答,学生们觉得很轻松。“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不同生态系统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是的,它们从刚才你们分析出的非生物因素、地域方面、生物三个方面紧密相联。从而我们可以看到生物圈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那你们认为在生物圈这个家中,哪种生物对生物圈的影响最大?”学生们毫无疑义的说是人。我继续追问:“你们看到或听说了哪些人为的活动对生物圈产生了严重影响呢?当你知道这样的行为时,你有什么感受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伙伴们交流。”学生们积极地开始讨论,把自己知道的破坏生物圈的行为讲给同伴听。同伴有的点头、有的皱眉满脸的担忧、有的洗耳恭听、有的在记录、有的在思考。在进行全班交流时,学生们从酸雨、沙漠化、排废气、粉尘、白色垃圾谈到墨西哥漏油事件、虐猫事件、盗猎事件。整个班级中充满了对不环保的行为愤慨、对受到伤害生物的怜爱、对环境逐渐变恶劣的担忧……我觉察到学生们已经感到环保是我们应该去做的。我还想让他们体会到环保这是我们必需去做的。“人们还在对早已伤痕累累的生物圈进行伤害。有的同学可能想破坏环境、伤害其他生物,对人类又不会有什么危害?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DDT的危害。”学生饶有兴趣地阅读着幻灯中的文字。“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呢?”,“原来人类活动是全球性的!没有用DDT的南极也发现了它的存在。”学生若有所思地说。“DDT背后还有个小故事。1948年DDT的发明还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DDT带来的负面效应,大多数国家又禁止使用DDT。”有个学生脱口而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小科学迷同学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算了,我们破坏了生物圈,大不了生物圈不再适合我们居住。那我们就移民到月球上或火星上。”很多同学说不可能。“为什么呢?”话音刚落,学生已经开始思考这一无关紧要的问题。我顿时感到后悔,但问题都提出来了,也得等学生回答完啊!而且随着学生的回答,大家越想越深入,课堂陷入了一时的尴尬。这是我只得说:“美国科学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在考虑这个问题了。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展示科学家所建造的“生物圈2号”生物生活场景以及实验的最终结果:“生物圈2号”的全面崩溃。学生感叹道:“生物圈是我们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园,而且是唯一的家园。”
       悠扬而略带悲伤的背景音乐响起时,我缓缓道来:“同学们,当我们眼睁睁看着树木被砍伐时所飘落的树叶眼泪,听到它们倒下时发出的哀号,大片大片的森林消失,直到剩下最后一棵树,曾经树木的家园变成他们自己的墓地时,你的心不会为之而颤抖吗?当可爱的小海龟努力破壳而出时,却只能凝望近在咫尺却不能回的家,你是否也感受到小海龟心中的那份悲凉?当我们无比贪婪地向地球这个家不停地索要时,未来的地球是否还能像现在这般温馨?”学生的情绪已达一个最低点。“先抑后扬”,现在到了“扬”的时候了。“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家!我们现在该怎么办?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生物圈?该如何保护我们校园生态系统?有哪些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呢?”学生们眼神笃定,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将学生所说能做到的保护环境的行为都一一记录在黑板上。“现在请全体起立,让我们一起承诺做到……。”我和学生一起宣下对自己、对校园、对生物圈妈妈的誓言。
       一节课时间匆匆过去。我用一下这段话做了结语:“这节课,我们点燃了心中爱自然、爱生命的心灯。让我们说到做到,用自己的行为去点燃他人的环保心灯吧!”
       实录点评:
       1、这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的最后一节。是在学习了“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知识后对二者知识的整合和升华。通过对多种多样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生态系统的认识,认可所有生物只有一个共同的家园——生物圈,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在当今社会,由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而生物圈的变化最终又影响人类的生活甚至是生存。因此,在提倡创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更应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这节课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能在“生物圈之美”与某些“人类活动带来的丑”的强烈对比之下,激发学生保护生物圈的欲望。
       2、课堂中多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成员间充分地交流;讨论后的每小组发言让思想交流从小组成员间变成全班个体间的交流;期间教师的倾听、引导和点评,也让师生之间有畅通的交流。实现课堂信息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有良好的流动状态。教师能及时得到学生学习状况的反馈,并具有教学智慧的对课堂进行调整。
       3、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评价。评价方式多样:有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也有面带微笑的鼓励、也有对不同答案包容性的微笑等。整节课老师与学生情感交流很充分,课堂氛围融洽。
       4、课堂最后有些时间不够,所以“课后拓展”环节并没有展示出来。究其原因是在谈到向外太空移民时,询问学生这个方法是否可行,大部分学生答不行。而随口而出“为什么”,学生因此而去思考。这一无关紧要的问题耗费了大概3分钟。问题的设置对于一堂课是至关重要的,而课堂中所设置的问题要具有必要性、针对性、阶梯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