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管理 > 对外交流
教育思想者盛宴:我校谢丹琦校长对话教育国际化
添加者:信息中心
添加时间:2017-05-17
阅读次数:11014

转自《教育导报》


 



“教育思想者盛宴”是《教育导报》与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在2004年开启的一个高端教育沙龙,迄今已有13年历史。511日,又一场教育思想者盛宴在成都西雅美途外国语联合学校举行,教育大咖们围绕教育国际化进行了一次深度的对话。



本次教育思想者盛宴,都有哪些大咖出席呢?请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姚文忠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分会会长

嘉世琳   成都市西雅美途外国语联合学校董事长

刘旭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张英武   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局副局长

凌蓉    成都市双流教育局宣传外事科科长

季应朗   成都西雅美途外国语联合学校校长 

毛道生   成都七中副校长

谢丹琦   盐道街外国语学校校长

丁世明   成都市棕北中学校长

胥茜    四川教育报刊社社长助理


除了以上“响当当”的教育大咖,本次还特别邀请了成都西雅美途外国语联合学校学生家长袁小华作为家长代表参加,会议邀请函发出后还吸引了四川省优质教育促进会、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国际交流合作科等教育同仁前来参加。


那么,针对教育国际化这个问题,与会嘉宾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呢?我们到底要怎么做教育,才是“国际范儿”的呢?小编在此摘取各位嘉宾的发言要点,为大家献上这群思想者们带来的“大餐”。


(注:嘉宾以发言顺序排名)



嘉世琳

成都市西雅美途外国语联合学校董事长


“我们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是我们也永远没有停止长。”那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生长呢?我觉得是思想,是学习。西雅美途外国语联合学校是2005年在三原外国语学校国际部的基础上成立的。


我们的理念就是学立中华,知行世界,就是要为更多的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这是我所认为的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胥茜

四川教育报刊社社长助理


什么是教育国际化?教育的国际化,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


为什么做教育国际化?我想到2个关键词。一是语言。一般说到教育的国际化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语言,而且是英语。语言是任何文化或者文明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我们刚刚在做国际化教育的时候,似乎哪个学校的英语好其国际化的味儿也就浓。现代西方文明也主要是以英语为语言载体的,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第二个关键词:文化。如果你自己不带有自己文化的特征、属性,认同感和真正的理解力,你走不向任何一个文明和文化。一个多文明的世界,需要跨文化的人才。


那么,怎样办国际学校?正如刚才所讲,我们与其他文明文化和语言都有差异,有不同的价值和生活方式,我们在办学中如何去做呢?育人目标国际化,国际文凭学习者应努力使自己成为探究者、知识渊博的人、思考者、有原则的人、胸襟开阔的人。课程体系国际化,用21世纪的技能,去完成不同项目的学习。教学变革国际化,生本课堂、多元课堂、翻转课堂……教师管理的国际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人类文化大视野、学科专业知识、教学心理学。国际化的实践与探索。


无论是国际化教育的探索还是其他的教育探索,中国并不需要一种并不存在的最完美的教育模式,而是需要教育探索的空间,能够容忍各种理念的教育体系的多元化并存,从而为学生提供选择的可能并构成良性的竞争和相互学习的关系。



刘旭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教育国际化,着力点是“国际理解教育”。


成都正在走向国际化,成都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水平是成都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必须通过真实地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活动,去增进成都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育国际化与“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什么关系?常常存在以下3个误区:一,以为开设了国际课程班,请外籍教师上课就是国际理解教育;二,学校将设立以输送出国留学生为目的的“国际部”,看成是在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三,有些校长和老师以为出了国学习、与国外学校建立姊妹关系了就是国际理解教育了。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与践行新课程理念是一种什么关系?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学习方式体现新课程理念,即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达到对信息与知识的主动接受、消化和吸收;既学习文化,也学习人与人交流沟通的技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怎样正确处理国际理解教育中的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在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时,应充分重视民族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进而宏扬民族的优良文化。但这不等于可以一味地进行本土文化的校本开发。能够成为世界的,必然有它的“国际标准”,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比如世界文化遗产。



_04B8938副本.jpg

毛道生

成都七中副校长


人是一个文化人,受所处的历史与文化的局限和滋养。文化为人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土壤和营养。教育是文化传承与交流的最重要的手段,文化是教育的背景与内容,两者密不可分,相互支撑。教育国际化,其本质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理解、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


所以,教育国际化应坚持“三共”价值取向。根据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共美”。生命的多样化带来文化的多样化,世界之所以美丽是以多样性为前提的,消除和压抑多样性就会消除人类的生命活力,乃至导致难以生存。教育国际化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然后彼此欣赏,和谐相处。


根据文化的依存性,坚持“共生”。不同文化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而非相互排斥,人类已结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教育国际化过程中,要树立共生理念,彼此依存,彼此尊重,彼此欣赏,防止强势文化和主流文化的霸权主义和欺凌现象。


根据文化的交互性,坚持“共进”。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最终目的是走向共同发展。在教育国际化中,人的发展、人类的发展是第一位的。在教育国际化中,通过对照实现自我关照,通过交融实现自我更新,通过生成实现自我完善。



张英武

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局副局长


在我看来成都要实现教育国际化,应该做到5个适应。一,与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相适应;二,与成都作为“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相适应;三,与经济开发中的外资企业的人才需求相适应;四,与成都的历史文化(天府文化)的国际化相适应;五,与老百姓渴望国内外优质的教育资源相适应。


在推进教育国际化中主要是4个途径,一是国际教育由普及到提升,主要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和学校实践来完成;二是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拓展人才培养的平台,包括国内外建基地;三是中外课程的融合;四是建立海外友好学校等。对于区域发展教育国际化来说,教育行政部门做好保障工作至关重要。以龙泉驿区为例,目前对教育国际化做到了观念、制度、队伍、经费4个保障。


目前,在工作中也遇到了很多困惑和问题,例如涉外的培训,包括游学,审批流程繁琐,好多时候老师出去只能自己办因私护照;专业师资队伍水平还不够,现在对国际化教师的引进还没有专门的编制;中国文化的输出较为薄弱,往往是吸纳多于输出;中职类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国际化水平)还不够,但实际上我们又十分需要,特别是基于龙泉驿区这种发展汽车工业的需求,职业教育须与产业融合。



谢丹琦

盐道街外国语学校校长


国际学校的界定,应该是面向中国人的国际学校,一个理想的国际学校,必须从3各方面加以清晰地认识。一,一个学校培养的是什么人?成都的国际学校,培养的应该是知行世界的中国人。所以,国际学校的办学目标必须明确,学生要有鲜明的中国人的底色,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首先要对他的文化的根有认同,并且能够带到世界中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在世界范围内的有用的中国人。


在孩子的思维方式的培养中,必须要注重开放和包容这两个方面,既能看到对方的美,又能看到自身的美,才能交融与生长。


二,我们培养的方式应该是精致的,定位是精英,是要走出去的学生,不是义务教育和普及教育;就要给其提供个性化的精致教育,注重品质,比如西雅美途,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课表。


三,国际学校的基础能力培养要注重三个方面。一是交流,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国际沟通与交流的基本能力;二是理解,对传统文化和对外来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三是开放与创新,我们在这一领域确实是一个小学生,还有很多路要走,在课程为王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去吸收西方先进的思维培养方式,要去学习互联网+时代的新形势和新技术。



钟樱

金沙小学校长


我想起我们当年建校时,请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主席做顾问,他也没给我们讲什么深刻的大道理,就给我们说那年的教科文组织大会主题诗词是日本作家金子美玲的《我,小鸟和铃铛》。这首小诗的诗意之一是说,我想展开双臂,也不能飞翔蓝天,但小鸟也不能像我这样在地上奔跑。


实际上也就告诉我们,世界上的我们有不同,我们也各自有各自的好。我们就是在找国际间的差距与差异,比如在我们金沙小学这种大型(学生人数多)的学校里,生源又集中在小区里,我们如何用好成都本地的文化,我们怎样让我们的孩子具有中国气质和世界胸怀,这是我们基础教育者应该想和做的事。


再说师资的问题。首先是老师的语言关,我们常年请了两名外教,与师生练习,为师生学习创造条件。我们也主要是解决语言学习中的基础关,有其他意愿的孩子可以继续去提高。我们有三年级的孩子能达到大学一年级的英文水平,那是因为他喜欢,他愿意去付出。


有些搞不明白的,也只有努力在实践中去接触和琢磨。比如小组合作,我们都在开设相关活动,但直到去年我在论坛上听了日本教育家佐藤学的一番话,才知道我们有些做法搞错了。他们一二年级是不推行小组合作的,而是浸泡式教育,就像日本人泡澡,老师泡在中间,小朋友泡在四周,要的就是放松的、自由的、开放的环境。




凌蓉

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宣传外事科科长

在去年成都市教科院的考核评估中,双流教育的国际化程度高于成都市平均水平。但是我们仍有困惑。第一,走出去非常难,审批与财政保障等仍比较繁琐,制度设计上还存在问题;第二,产生想实际效果欠佳,这是因为时间控制的原因。出行时间一般规定为5天,但一半都耗在路上了,真正学习交流的时间很少。第三,风险防控压力大,如何保证师生安全归来,是需要费很多精力的。


那么,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如何更好服务学校的教育国际化?一是要拿出自己的政策来,教师因公出去(交流),不能按照公务员出行标准,成都在这上面能否率先行动?二是建立成都在国外的教师培训基地,把各市区县统一组织出去交流。三是,建议要取消学生互访的指标体系,对方要来多少学生,我们很难决定;我们出去也很难定人数,同时,做好风险防控预案。



丁世明

成都市棕北中学校长


棕北中学身处武侯区,有了一个教育国际化很好的区域平台,多年来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国际化。这里,我想以一个学校教育国际化的道路,对其走过的历程的回顾与反思,来引起讨论,即真正的国际化教育应该有的路径。


早在2006年,我们就成为了全国首批汉语国际推广学校。一系列的荣誉和资格也给我们新的要求。


我们一直坚持一体两翼,以素质教育为主体,以教育国际化和现代化为两翼,这是我们的路径。作为教育人,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必须,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的多元性很重要,就是要互动与融合。用国际视野来定位学校的发展,素质教育要全方位地发展。


教育的国际化一定要与学校的目标、老师的目标和学生的目标紧紧相扣。我们棕北中学的人本育人目标:健康的体魄,丰满的人格,国际化的视野,扎实的学习能力,全面的综合素质,可持续发展的人。围绕此,我们形成了数个五年发展计划,让我们一直成为领域内领跑学校。


我们建设的人本课程体系覆盖全体学生,拓展其国际化视野。棕北中学开设了西班牙语、法语、国际礼仪、外事接待等社团选修课,通过专题讲座、素质选修课等形式为孩子们授课。


近年来,我们师生都有很多除外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参加了很多项目。教育国际化也让棕北学子终身受益。




袁小华

成都西雅美途外国语联合学校学生家长


我的孩子不很突出,也不是三好学生,没有语数一百,也没经常受到表扬。但是我今天之所以站在这里,因为我希望的国际化教育,就是允许每个孩子差异化地存在,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赏识教育。我的孩子在西雅美途接受到了这样的教育,我也接受到了这样的教育。


我每次到学校来,与老师和校长交流,他们都引导我与孩子如何沟通。我们都有青春期,我们父母也很希望孩子能顺利地渡过青春期的(问题),但有时候有心无力,我们把很多责任放到了学校。


老师们其实很辛苦。但有些孩子犹如春天的花朵,很快就能果实满满,老师们也觉得很有成果;有的孩子如参天大树,需要我们老师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等待;有的孩子,经过多年,仍然只能是一棵小草。我的愿望就是,我的孩子无论是花、大树与小草,我不能选择,只要他能健康快乐地地生长,我也能安然地欣赏和等待。


我希望国际学校,对于不是很优秀的孩子,老师也能发现他在成绩之外的品质,让他也能感受到存在价值,顺利渡过青春期。




季应朗

成都市西雅美途外国语联合学校校长


2016年9月,当我走进西雅美途,并以国际化教育为己任。


我认为国际教育应该包括三个方面:按照国际通识的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按照国际的人才标准引领培养学生;按照对中国文化有知晓、有理解、有表达的目标培养有中华民族气象的学生。

我理解的国际教育的内涵,首先是人的品行、人的习惯、人对规则的习惯与敬畏。

一、我认为只有一个人把习惯养好了,当自身的教养可以自然散发的时候,他才能得到真正的尊重、他才会活的有尊严。


二、按照国际人才标准培养和引领学生。国际化学校三种学习很重要: 学历教育很重要、语言达标很重要、素质提升很重要。


三、培养有中华民族气象的学生。西雅美途的学生大部分将行走世界,但作为一个中国人就一定要有中国人的特质和气象。养成这种特质和气象,只有通过文化浸润可以实现。知晓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用自己的举止言行表达中国文化,就成为我们学校的重要课程之一。


所以,我认为,国际教育并非高大上,并非仅少数学生可以体验;国际教育并非王室礼仪、西餐、英语、美剧;国际教育并非仅是与国外学生交流来往;


国际教育应是在学生成长的细微末节按照世界公民的标准从习惯到能力到民族气象的引领与植养。



姚文忠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分会会长


今天的会,内容丰富。至少谈到了四个方面。一,搞教育国际化或者国际教育的时候,怎么把我们学校自己成功的经验放进去,这两点不能分开;二,为什么叫国际化;三,我们搞教育国际化,要遵循什么基本原则,没有标准和原则,大家就各说各的;四,教育国际化存在的问题或困惑。


搞教育国际化,如何与我们以往的教育经验和做法连接起来?洋为中用也罢,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好,又或是是西学东渐。教育国际化发展,我们还是要有自己的东西。我这里有几个小故事。


2015年夏季,在中美语文教师的交流会,美国的团长是小布什的法律顾问,团里有4个加尼福尼亚的优秀教师和校长。当时选的课是顾拜旦的《体育颂》,中美互相说好,但是没有指出问题。后来有人就不满了,直接说,你们为什么中美两方都不说《体育颂》第一句呢?双方都没回答。


但是,当时有个美国德克萨斯的农场主邀请他(质疑者)去美国讲学,给足经费。看到相同的,又指出双方不同的地方,这说明就在化了。他后来又写了一封长信,回答美国人,美国人更喜欢他,邀请他去加尼福尼亚州和德克萨斯州,说讲100场我们都出经费。这说明他人喜欢你的东西了嘛,这不就是在化了吗?


我们的老师也觉得要“化”,但是一会儿又要担心安全,一会儿又要担心那个,不能像美国人那样静下心来消化你的东西。我觉得,上面举的事情,就是在国际化了,大家都找到问题所在了,互相需要了。我们提全球化和多边主义,也就是国际上有了这方面的需要,所以我们才提“一带一路”,这比美国的思路漂亮得多。所以,一个小事件上,就展开了中美之间长达13个月的交流和“化”的过程。


找不到问题和需要,你也就找不到“化”的理由。过去有一段时间我们有些排斥全球化,后来我们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在国际上强大了,我们也就有底气开始去“化”了。这就叫有实力,你化人家;没有实力,人家就化你。中国现在提出“共赢”,包容式发展。我们不是讲硬化,而是以思想化人,以服务化人,以技术化人。我们的高铁,高速公路建设技术,一走出去,就成了世界标准。


我们中国人一定是讲国际化的,我们讲世界大同,现在推动全球化,讲共享。最终化到我们与世界没有距离,大家友好互通。我们的化就与殖民主义的化不一样。我们的化,第一讲和为贵;第二讲无私的援助,不带政治条件;第三主张五大建设,其中“绿色包容”在世界上都喊响,所以,习主席出去讲话,处处获得掌声。人家觉得中国的形象也在变。


国际化一定是双向的,你要理解人家,人家理解你。


学生出国留学,现在审批还比较麻烦,也反映出我们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也还在考虑学生走多了是不是不好。


留学也是双向的,不是单方面的。八十年代我在成都就提出,中国要做好迎接外国留学生的准备,当时大家还以为我的观点太离奇。我的观点是,中国的文化在吸收国外(的东西),也在吸引外国人,因为中国的文化、精神是独特的。


国际化一定要搞,且要有准备地搞;国际化问题上,要像习近平主席说的,一定是善待所有民族,你不仅是跟大国化,你还要跟小国化。


教育的国际化,人的因素很重要。我之前到海南一个国际学校去考察。校长说了一堆要怎样怎样。我就说,你还不如把钱花在请真正(有水平)的老外,一个懂哲学,一个懂自然科学,一个懂艺体。而且这3个人是要真正热爱教育,喜欢孩子。


他们一旦进来,立刻将把外来的文化中的精品带来了。(后来请了)他们是优秀教师,又能融入学生之中,所以他们讲的学生听得懂。一年时间,这个学校就具有了浓郁的西方学校的气息。而且,还不是媚外的教育,学生没有软骨。因为这3个人尊重中国文化,热爱中国,同时他们也拿了高收入。


知识你怎么学完呢,一个了解西方文化的人,他的言行,他的情感表达,都在传达西方文化的精髓,一个人就可以代替好多课程。他所带来的课程,教学方法,教育情怀,是无法估量的。所以,有时候花了很多时间却请了些水平很差的外国人来,结果就很不理想。

参会嘉宾合影


看了这么多的大咖留言,您是不是还意犹未尽?要了解详情,敬请关注近期《教育导报》推出的相关报道哦。如果您也愿意加入教育国际化的讨论,欢迎您给我们留言。如果您想参加我们的“教育思想者盛宴”或者是您所在的学校希望和我们一起承办这样的活动,也欢迎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