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科妮丽亚!我不追究你逃学的责任!”--- 教育机智,爱心为先
添加时间:2015-04-28  |  添加人:三三班班主任石晓卉  |  阅读次数:4875 


科妮丽亚有一次没上我的课,对于老师认为是逃学的学生,老师是很难接受和保持友好的。在一次课间休息时,我在走廊上遇到了科妮亚和她的好朋友咪纳妮。于是我问她为仃么那天早晨没上课。她脸上露出天真的表情:“咪纳妮不舒服,我陪陪她。”作为老师,我十分恼火,想要说几句严厉的话批评她一番,因为没有几个老师遇到这种情况会忍而不发。“但是我没这样做,而是转而问咪纳妮事情解决没有,有没有需要帮助的事?”

这是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育学教授马克斯·范梅南所著的当代西方现象教育学经典之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的一个片断,一个案例。

为什么马克斯·范梅南教授遇到科妮丽亚这种违反纪律的行为而不追究她的责任呢?马克斯·范梅南教授是因为科妮丽亚天真可爱而网开一面吗?是因为科妮丽亚是“学霸”而“法外开恩”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很简单,西方教育只有制度,只有公平的规范,鲜有东方所谓“以情废法”的处事哲学。基于此,马克斯·范梅南教授不合规的忍让的克制缘于何呢?

教育的目的就是马克斯·范梅南教授提倡的“良心发现”。我以为“良心发现”就是让学生自觉的认同我们这个社会所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所作所为符合主流社会 ‘公平、公正’以及爱心的原则。

学生的“良心发现”需要老师以“通权达变”这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善待学生的过错,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极对待自已的行为。因材施教就是机智的智慧,而克制就是机智智慧的体现。

 有一颗爱心是教育机智的前提。育人之道,爱心为先;教育机智,爱心为先。作为老师,应该用爱、用情感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这种爱无论是对于差生还是优生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的爱,平等的温暖,会让学生心灵的花园满园春色。充满爱心的机智也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无言的爱和关心。

马克斯·范梅南教授处理科妮丽亚违纪事件的方法是机智,在这个特定的事件中,马克斯·范梅南教授用克制诠释了机智的另一种意蕴。

正如马克斯·范梅南教授所言:“如果对科妮丽亚发一通火,可能正中她的下怀。”马克斯·范梅南教授用这个理由为他的克制作了注脚。诚然,科妮丽亚这个正处于叛逆期的少年为她的逃学辨解在肚中准备了一大堆的理由,正等着马克斯·范梅南教授发难,然后振振有词、义正辞言的逐一反驳,其结局一定是马克斯·范梅南教授会按照科妮丽亚设计的那样不但不再追究她的违纪,而且认同科妮丽亚对朋友的那一份拳拳的赤诚之心。这样的结局其实也未偿不好,可是如果那样处理,马克斯·范梅南教授定会处于被动的地位,而且在未来对科妮丽亚的教育中会表现出束手束脚、瞻前顾后的心态。所以,马克斯·范梅南教授选择了克制。而克制让他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权。

但我以为,马克斯·范梅南教授选择克制,除了占据教育的主动权外,还有他意犹未尽的因素:

马克斯·范梅南教授选择克制让科妮丽亚感受到老师对自已那份犹如父母般的爱。父母总是对孩子有一种特别的情感,这种情感如果不受理性的束缚,它会表现为宠爱,会体现在对孩子无理取闹的谅解,甚至袒护;这种宠爱和袒护对孩子的成长无疑是不利的,但任何事情却有着它的辨证性。父母的宠爱和袒护至少可以让孩子觉得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毫无任何理由的包容。它不会因为孩子是否优秀、是否成材而少了一分,短了一寸。马克斯·范梅南教授的克制让科妮丽亚感受到了父母之爱。这种爱让科妮丽亚感觉到无论她做错了什么事,马克斯·范梅南教授都会一如既往的在乎她、关心她、包容她,在内心温暖中让她对老师产生一种依赖感、信任感。

马克斯·范梅南教授选择克制让科妮丽亚感受到老师那人性化的大爱。当知道科妮丽亚逃学是因为咪纳妮的时候,马克斯·范梅南教授关切的问了咪纳妮的情况,并表达了随时帮助咪纳妮的真诚。马克斯·范梅南教授对咪纳妮关心不但让科妮丽亚感受到老师那宽广深远的大爱脉博的跳动,也让咪纳妮的心中流淌着温情的歌……….

马克斯·范梅南教授的机智智慧——克制为我们带了什么样的启迪呢?请看:科妮丽亚“可能会反省反省自已。同时因为对另一个同学的关心更为人性化的打动了她。”咪纳妮“在我的班上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在那件事情以前,她的行为常常有点别扭、不合作,而且常常也不说话。但是自从我对她表示关心后,好象我们之间多了一份无言的理解,这种新的态度对她的学习起了积极作用。”马克斯·范梅南教授的克制让两个学生“良心发现”,这不就是作为老师的想要的结果吗?

机智是一种教育智慧和艺术,而克制是机智孕育出一朵奇葩。在千百种机智的智慧中,教育的机智独树一帜、灿烂耀眼,因为它植根于教师内心那无悔无怨的奉献精神、以及润物细无声的爱……

   

 

 

 

 

文章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