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新教育第九届年会有感
晁平
从2003年至2011年中国新教育发展论坛年会已经连续开了九届,以“推动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为已任,从中国东部起源开到了首都北京大学,从城市到乡村,从草原到中原,影响力遍布大江南北。国家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单位的领导、各名校、专家、名校长、名师等。多次到会参国加演讲、授课,年年创新、年年突破、年年成为中国基础教育届风向标。
本次年会,于2011年10月29日—2011年11月1日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召开。以“高效课堂、名校建设”为主题。
会议有三大突破:1、著名教育高峰论坛的主会场放在农村初中。2、在一次会议上,全国57位名师同台讲课。3、参会人员数量,层次达到新高度,共有18个省市700余名教师参加。
议程:29日上午开幕及专家讲座,下午到高阳中学观摩高效课堂。30日全天一条线名校校长论坛,另一条线到桓台二中观摩高效课堂。10月31日—11月1日参观市鲁文化。
我们一行四人,把学习重点放在了高效课堂上,聆听了新教育年会主席王永胜的开幕词,副理事诸城市龙源学校校长刘花兰的贺词,以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永福的《高效课堂》演讲,人大附中副校长肖远骑的《国防视野下的中国基础教育高效课堂》演讲,南京东庐中学校长陈康金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演讲,昌乐二中校长赵丰平的《高效课堂,素质教育的实破口》,山东临淄朱台镇高阳中学卞玉陶校长的《信息化生态课堂》的演讲(也是本届年会重点推出的高效课堂模式)。观摩了高阳中学初一到初四,四个年级的开放课堂,体会其“信息化生态课堂”。
“信息化生态课堂”:
1、目标: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2、结果:没有一个不想学习的学生,没有一个不发展的老师。
3、结构:小组合作学习,信息技术与课堂结合。小组合作学习:
A、分组相对均衡,同质,异同论合,自由等补充。
B、分工与协作,组长记录、检查、纠错、联系。
C、形式:独学、向学、寻学、对学。
D、成果:交流、展示。
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A、避免大区误区,“人灌”变“机灌”误区,预设干扰误区。B、两大整合点:一是诊断整合点(较传统好的就用现代技术)。二是注意发挥传统手段的优势。
4、细节:①目标:小合当、具体、可测。
②预习:温故、分层、方法。
③展示:先组,后班,多样。
④点拔:互动、生成、示范。
⑤作业:精选、分层、限对。
体会:1、加强学习,拓展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多渠道,多形式)。
2、聚焦课堂,课改的有途途径是课堂,高效课堂,是质量的保障。“杜郎的模式”、“洋思模式”、“东庐模式”、“高阳模式”总是固时、因地、因人而异,关键点是适合自身的特点的模式,就是最有用的模式。盐外有盐外的模式,“四,三,五”课堂。看他人,想自己,关键在于不断探索、研究,调整中去落实才是有用高有效的,才能促进学校发展。
3、实破“条件”瓶劲,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硬件有了,软件加强:①是校本培训,会用。②是校本资源库的建设:导学案,课件,反思,随笔,资料积累,名师对话,课标学习等。
4、突破教学误区,克服非此及彼:①强调一个模式,排后另一个模式(其实二者相辅相成)。②接受性与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割裂。③合作学习与个体学习失衡。④表扬与批评失当。⑤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手段冲突。⑥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背离。
5、课堂更由静到动的转化,学生要动、要学,教师才能摆脱“拼时间,耗体力”的疲劳战术。
6、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学生不愿学,源于课堂无效,课堂无效源于课前准备和备课的不充分。分析学生、研究教材、读书学习、集体备课,“导学案”是最好的路径。
电话:028-85961001
Copyright © 2001-2010 ydjwy.net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